欢迎访问:郑州烈士陵园官方网站!
郑州烈士陵园

大别旗帜永不倒,情满桑梓志益坚 -----记刘名榜

时间:2021年05月07日 点击次数:5240

   
      刘名榜(1903-1985年),新县人。自幼丧父,靠祖父抚养。家中以租种地主土地为生。9岁进私塾读书,因家境贫寒,两年后被迫弃学务农。1928年年初,黄麻起义领导人之一陈方候到郭家河宣传革命,他思想受到革命影响。1929年7月,他带领穷人会数百人配合红军举行“白沙关万人暴动”,随后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弦南区(光山)第五乡苏维埃主席。1930年1月,任弦南区苏维埃主席、党支部书记。
      1931年年底,在豫皖苏区“肃反”运动中,刘名榜被诬陷为“第三党”,关押半年之久。1932年秋,红四方面军西征,国民党军大举进剿苏区。刘名榜虽蒙受冤屈,仍然坚持革命,处处以共产党员的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主动找到区苏维埃便衣队,要求收他为队员,上山打游击。经过游击战争的严峻考验,党组织对他恢复了信任。对于所谓的第三党问题给予平反,任命他为弦南区苏维埃主席、区委书记兼便衣队指导员。1934年,任中共光山县委书记和鄂东道委秘书等职。红二十五军撤离根据地以后,他领导军民坚持反“清剿”斗争。1935年接任红(安)罗(山)光(山)中心县委书记。1937年10月,在卡房、郭家河一带与联保主任李大湖建立联合亦事处,同国民党地方政权合作抗日,帮助逃难的群众返乡生产,重建家园,积极参加抗日战争。
      1938年,刘名榜到延安抗大学习。3月,红二十八军改编为新四军第四支队开赴抗日前线。红罗光中心县委改称县委留守处,机关设在刘名榜的家乡经扶县(新县)郭家河月儿湾。10月,他从延安回来后,中共经扶县委成立,他任县委书记,积极建立和发展抗日游击武装。1941年,中共罗(山)礼(山)经(扶)光(山)中心县委成立,他任中心县委组织部长。1943年7月,参加了新四军第五师在大悟山举办的整党整风运动。
      抗日战争胜利后,经光县委和临时民主政府成立,刘名榜任县委书记兼县长。1946年6月,中原部队突围后,刘名榜在危难中受命组成黄(安)麻(城)罗(山)礼(山)经(扶)光(山)中心县委,率领几十人的游击队在白色恐怖中浴血奋战。面对30万敌人的疯狂反扑,刘名榜无所畏惧、毫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建立统一战线。1946年冬至1947年春,国民党军队实行雪地封山和“梳篦清剿”,游击队员没饭吃,不能睡觉,就在深山密林里攀绝壁,偎岩洞,在雪地上倒穿草鞋行走,避开敌人的围追搜査,坚持斗争。为了分化敌人,他常带游击队闯进一些保长、地主家中进行统战工作,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争取他们的同情、中立和支持,对那些顽固分子、敌探则坚决打击,采取夜袭、暗杀的策略,除掉敌人耳目,打击地方反动势力的嚣张气焰。经过艰难险恶地斗争,他们完成了坚持大别山斗争的艰巨任务。1947年10月,刘伯承、邓小平等首长接见刘名榜,邓小平政委问他:“你们是怎样活下来的?”刘名榜回答:“一是靠党,二是靠人民群众。”刘邓首长对他和战友坚持大别山红旗不倒的革命斗争精神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赞誉刘名榜等为“坚持大别山斗争的一面旗帜”。刘名榜还为配合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下作战,解放全国,做了大量工作,曾任中共河南省委委员、潢川专区专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刘名榜历任河南省纪律检查委员会副书记,第二书记,省委常委,监委书记,政法委员会书记,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省三届四届政协副主席,中共“八大”代表,一、二、三、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对河南党组织的建设和法制建设做出了贡献。他关心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关心老区人民的生活。1969年,刘名榜回新县定居。当时新县建香山水库,原料奇缺,刘名榜往北京、上海、湖北、江西等10余个省、市写了上百封求援信,终于取得了全国各地的支援。新县县委书记曾含着泪说:“新县的每一项工程,都酒下了刘老的汗水;新县的每一项建设,都凝结着刘老的心血!"1979年后,刘名榜连续被选为河南省五届、六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他虽年事已高,身体不好,仍十分关心省人大常委会的工作和老区建设,并付出了自己的全部心血。他德高望重,深受全省人民的尊敬和爱戴。饮水思源,他怎会忘记家乡和老区人民为革命所做出的贡献和巨大牺牲呢?情满桑梓,老当益壮,他仍孜孜不倦地工作,关心民生疾苦。1985年4月21日,刘名榜病逝于郑州。
                                                                                ----------------摘自《百年中原革命英雄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