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郑州烈士陵园官方网站!
郑州烈士陵园

74年前的今天,郑州解放了

时间:2022年10月22日 点击次数:6064

      在郑州烈士陵园中原英烈纪念馆“逐鹿中原——解放战争”展厅中有一幅展板展示着毛泽东主席电贺郑州解放的手稿,上面写道“刘伯承、邓小平诸同志及中原人民解放军全体同志们:济南、锦州、长春解放以后,郑州又告解放,陇海、平汉两大铁路的枢纽为我掌握,对于整个战局极为有利,特此祝贺”。这便是74年前解放郑州的珍贵记忆。

 

1948年10月25日,毛泽东以中共中央名义起草的电贺郑州解放的手稿

      1948年10月22日,根据中央军委要求,陈毅、邓小平率领解放军发起郑州战役,这一仗主要由中原野战军第九纵队作为主力,在一纵、三纵、四纵的配合下进行。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与敌人殊死搏斗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郑州解放,一战告捷打走了国民党,为我们脚下这片沃土留下了深深的红色印记。今天,让我们乘坐时间的列车,踏回74年前那片战火纷飞的战场。

    1948年9月24日济南解放后,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决定发动淮海战役,此时夺取位于京汉、陇海铁路交汇点的郑州成为战略布局中举足轻重的一环。通过郑州四通八达的铁路、公路运输线,解放军可以将战略所需的重型武器和大量重缁军用物资及时运往战场前线;同时还能钳制国民党孙元良兵团精锐部队,使其不能增援徐州,从而孤立敌军,为淮海战役创造有利条件。

    作为重要的交通枢纽,此时郑州被牢牢把控在国民党手中,光驻守的国民党军就有1个军部、2个师共1.1万人。中原野战军以前没有攻占大城市的经验,面对如此之多的守军,为了一举夺取郑州,陈毅、邓小平开始了紧密部署。中原野战军侦察部队在地下党员的密切配合下对郑州敌情进行了严密侦查,将敌人驻军人数、工事位置、武器装备、城防阵地及口令都侦察得一清二楚。

 

郑州战役前线指挥所旧址

     潜伏在郑州国民党绥靖公署的共产党员,从事策反斗争。解放战争中,在河南境内的国民党军师以上规模起义8次,团以上规模起义6次。接受改编一个军,起义将领10余人

    经过侦查,我军发现虽然国民党守军众多,但主力部队已经撤离,剩下的都是一些旁系部队,战斗力相对较为薄弱守城意志不强。此时,城中的百姓也受够了国民党的横征暴敛,巨大的通货膨胀使他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物价飞涨没有粮食吃的老百姓日夜盼望着解放军的到来。在郑州的国民党已经危若累卵,对外威信全无,对内民心尽失,就像纸糊的老虎一样一戳就破。所以,在战役开始前毛主席便一针见血的判断:敌准备放弃郑州,苦无口实,你们一到,即可能逃跑”。

 

国民党在国统区滥发纸币、物价爆涨、增加赋税

    那么,敌人会向哪逃跑呢?西边是解放区、东边距离太远、南边有解放军、敌人只能往北逃了。北边有黄河大桥可以逃回这群散兵的头头李振清的老巢——新乡。

    为了堵住敌人的逃跑之路,参与战斗的中原野战军四个纵队按照部署迅速将周边地区占领,22日前各路攻城大军就对郑州主城区完成了合围之势,切断敌人退路,将他们封死在包围圈中,为总攻做好了万全准备。战士们都憋足了一股劲儿,静静地等待着夜幕时分吹响嘹亮的攻城号角。

行进中的解放郑州的部队

    此时的的国民党军已如惊弓之鸟,22日6时他们发现我军主力部队早已逼近城下,顿时惊慌失措、惶恐万分,吓得弃城而逃。见此状况我军将原定于夜晚发起的总攻顺势提前。抱头鼠窜的国民党军正如解放军所料向北逃窜,他们哪里知道现在正在一步步跑进我们的包围圈。

    被团团包围的敌人为了逃出升天变得异常凶狠,身上披着大刀、腰里挎着冲锋枪,气势汹汹地向前冲,不惜负隅顽抗,看样子是要拼死打开一条血路。英勇的解放军战士没有惧怕,在参谋长的指挥下,拉开枪栓、掷出榴弹,与敌人打得火热。子弹打完了,战士们就抱起刺刀冲出战壕,用血肉之躯与敌人肉搏。年迈的老战士孙福生回忆,有名一战友,腹部被敌人刺伤,但他却将流出来的肠子塞回肚里,左手从腰里艰难地抠出两颗手榴弹,用嘴咬开引线,让战友们离开,炸死9个敌人,也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激烈的战斗持续了整整一夜,郑州战役取得全胜,垂死挣扎的敌人被浴血奋战的解放军全部歼灭。那一夜贾鲁河的水都染红了。

 

中原野战军九纵在解放郑州战役中投入战斗

 

解放郑州部队在进行攻克城墙训练

 

人民解放军占领郑州邙山

    祖国和人民没有忘记为国牺牲的英雄烈士,在郑州烈士陵园烈士墓区前三排埋葬着在郑州战役中牺牲的烈士们。一座座洁白的墓碑整齐划一伫立在那里,静静掩映在苍松翠柏间,四周树木繁茂,绿草如茵,庄严肃穆。一代代爱岗敬业的陵园人挥洒青春汗水、前赴后继、夜以继日为烈士守护忠魂。

 

    郑州烈士陵园烈士墓区位于将军广场南侧,前三排安葬的主要是解放郑州战役中牺牲的烈士

    转瞬间郑州战役已过去74周年,时代浪潮滚滚向前,春华秋实、物转星移,一切都在改变,但我们对烈士的崇敬缅怀之情永远不变。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郑州烈士陵园将继续做好“接力棒”,当好“传承人”,赓续红色文化,讲好红色故事,用情用力做好烈士褒扬工作,切实将英烈精神永续传承下去。

 

>